
玖富智配
作者 | 陈振
来源 | 财经八卦(ID:caijingbagua)

引言:仅靠几毛钱成本的纸片,便创造了百亿生意。
放学铃声响起,小学门口的文具店瞬间被孩子们占领。只要走进店里,陈列于醒目位置的动漫卡牌是店内的主要商品之一,其价格区间覆盖2元至30元不等,每天都能吸引孩子们掏出零花钱。
撕开卡包前心跳加速的手,摸到稀有卡时脱口而出的\"我中了\",还有抽到重复卡时那句\"又是这张\"——校门口小卖部门口的这些声音,拼出了孩子们最真实的日常。

在孩子眼中,这些卡牌早已超越玩具的范畴,成为融入集体的\"社交货币\"。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商业转化效率,每张卡牌仅仅几毛钱的微薄成本,居然做成了年赚44亿的大买卖。
这就是卡游动漫有限公司,一家由浙江夫妇创办的企业,其创始人李奇斌夫妇的身家也因此达到了六百亿。

从水利局的\"负翁\"到百亿企业的老板,李奇斌走过的路,正是中国民营企业白手起家的真实样本。

九十年代,李奇斌在衢州杨林镇政府上班,是个捧着铁饭碗的水利技术员,就是个普通基层小干部。在此期间,其家族经营的企业遇到经营困难,使他需要承担约300万元的债务。
面对困境,他从一个现象中发现了转机。他注意到孩子们围在小卖部门口,痴迷地交换着泡泡糖附赠的卡通卡片。他特意去市场上转了转,发现这类卡片确实卖得挺火。

于是,他通过义乌的市场渠道定制了一批卡通主题贴纸,运往苏州地区进行试销,市场反馈积极。

这次尝试的成功使李奇斌认识到文具卡片类产品的市场潜力。他选择从代工生产入手玖富智配,逐步积累行业经验和运营资金。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原先的家族债务得以清偿。
2011年浙江卡游动漫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企业开启自主品牌发展之路。相较于当时尚处萌芽阶段的国内版权环境,公司对正版授权的关注和投入,使其得以率先锁定迪士尼等国际公司的稀缺IP资源。

后来陆续谈下了迪士尼、日本东映这些海外公司的形象使用权,正是凭借这种先知先觉的市场洞察,公司敏锐地把握住了关键机遇。2018年获得奥特曼系列卡片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授权,是其将市场洞察转化为竞争优势的重要一步。

2019到2022年,公司业绩一路看涨。这位曾经面临债务压力的水利技术人员,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大型卡牌产品企业的管理者。
李奇斌做生意眼光毒辣,特别会抓机会。从最初帮人代加工,到后来创立自己的品牌,他走的这条路,就是国内很多文创企业发展的标准路径。企业在不同阶段采取的发展策略,为其后续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

卡游动漫的盈利能力在文创领域表现突出。对比同在文创行业的泡泡玛特,虽泡泡玛特以130.4亿元营收领先,但其34亿元的利润规模被卡游公司反超,后者以100.57亿元营收实现了44.66亿元净利润。



从净利润率这一核心财务指标来看,卡游公司的经营质量显著优于同业。其44.47%的净利润率,较泡泡玛特26.1%的水平高出18.37个百分点,这一差距反映出两家企业在商业模式和成本控制上的显著差异。

这种盈利差异源于两家企业不同的产品特性与成本结构。卡游的核心产品是纸质卡牌,其成本控制具有明显优势。去年总共卖出48亿包卡牌的销售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其直接材料成本为19.38亿元。

从成本结构来看,单包卡牌的生产成本约为0.4元,而终端售价分布在2-30元区间,形成了较高的毛利率空间。相比之下,泡泡玛特的潮玩产品需要经历设计、开模、复杂生产等多个环节,其工业流程更为复杂,生产成本相应较高。

卡游的产品策略也颇具特点。该公司将卡牌划分为不同稀缺等级,并结合随机抽取的销售方式。这种玩法确实抓住了人的收藏心理。
现在的小学生圈子里,谁要是能掏出一张稀有卡,立马就能成为全班羡慕的焦点。就跟咱们小时候集卡一样,谁抽到稀有卡谁就是孩子王。
通过低成本制造与差异化产品分级的结合,卡游建立起独特的盈利模式。他们能成功,关键是既懂用户想要什么,又把成本算得精,产品也做得对路。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玖富智配,卡游公司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关注。去年7月,央视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卡游公司卖的\"小马宝莉\"抽卡包存在隐患。
这种靠抽稀有卡片的玩法特别容易让孩子着迷,不少小朋友一抽就刹不住车,不停地花钱买卡包。报道说在卡游的官方APP上,对未成年人买东西管得不够严,很多孩子花钱都没人拦着。

早在今年6月,《人民日报》专门发文批评盲卡盲盒的销售手段。报道指出,这类产品目前缺乏有效监管,特别容易让消费者冲动下单。
比如有消费者在直播促销中一次性购入200包\"小马宝莉\"卡牌,部分未成年消费者更从使用零花钱逐步升级至动用家长账户进行大额消费。

这些讨论将外界注意力引向了卡游公司的销售渠道管理体系。虽然公司在上市申请文件中承诺\"仅向8岁及以上消费者出售盲盒产品\",但其以经销商为主的销售网络使得这一承诺的执行面临挑战。
2024年,公司八成以上的收入都来自经销商。公司在招股书中坦承,对下游经销商的销售行为确实力不从心,管理上存在盲区。

这种情况导致在全国各地学校周边的小型零售店铺中,未成年人可以较为便利地购买到这类卡牌产品。面对这种状况,企业似乎尚未找到有效的改善措施。

与此同时,外部监管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监管部门对盲盒生意盯得更紧了,明确要求这些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这对卡游来说是个新课题——既要赚钱,也得守规矩。
在当前形势下,卡游公司需要平衡业务发展与社会责任,进一步完善销售渠道管理,加强对未成年人消费的保护措施。这些举措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也将影响其长期发展前景。

2021年,卡游公司完成一轮具有战略意义的融资,红杉资本与腾讯共同注资,总额约合人民币1.35亿元。这一资本动作为其后续业务扩张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过根据公开信息,该笔投资包含明确的对赌条款:若未能在2026年6月前完成上市,企业需承担股份回购义务。这一时间表为公司的资本化进程设定了明确倒计时,基于企业良好的盈利表现,这原本被视为可行的计划。

然而,卡游公司两次冲击港股都失败了。第一次申请到期自动作废后,公司在2025年4月再次递交上市材料,结果到10月份还是没动静,第二次闯关又失败了。
这家公司的IP家底值得关注。根据招股书显示,他们手里总共70个IP,其中69个都是向别人借来的授权,只有1个是自家“亲生”的。

这种严重依赖外部授权的模式,确实存在不小的经营风险。若核心IP授权发生变更,或授权方调整合作条件,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时至2025年末,卡游创始人李奇斌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资本市场的期望与投资协议中的上市时限,共同构筑了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这家凭借卡牌销售快速崛起的企业,正面临着多重考验。
首先是卡牌变味,从孩童玩物变成资本筹码,当收藏价值遇上对赌协议,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
其二,过度依赖外部IP的商业模式,犹如在借来的土地上盖楼。每一次授权续约都可能动摇根基,卡游需要在自主创新与拿来主义间找到可持续之路。
更重要的是,当监管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企业如何在业绩增长与社会责任间取得平衡?是继续在监管边缘游走,还是主动拥抱健康发展模式?
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关乎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卡游的选择将成为行业风向标——是成为值得尊敬的商业典范,还是沦为资本市场的警示案例?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